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首次到立法會交代今屆政府暫緩實施垃圾徵費,他強調只是暫緩實施,而不是擱置或取消,日後有需要可再推行,又認為當局已盡力履行責任,當局會繼續加強減廢回收。
政府早前委託民調機構訪問,約七至八成受訪市民認為現階段不應推行垃圾徵費。環境及生態局早前宣布順應民意,今屆政府任期內暫緩實施垃圾徵費。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表示,垃圾棄置量下降、回收率上升,效果明顯,不應拘泥於某一方法,形容垃圾徵費是一個備用工具。
多名議員支持當局暫緩徵費,有議員就關注何時才適合推行這個政策。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盧偉國:「聽到社會上有不同聲音,但似乎更多的聲音,括物管公司、地區人士、家庭主婦等,他們覺得鬆一口氣。」
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狄志遠:「我覺得有些失望,一個這麼重要的政策我們推行不了。我想問的問題很簡單,局長你今天的判斷,我們在甚麼條件下可以做、在甚麼適當的環境下可以做?」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如果將來見到減廢的成果足夠,市民在這方面的投入度真的很足夠,可能我們就真的不需要,否則很明顯,是否採用垃圾收費這個工具推進減廢回收,這個方向絕不改變。」
有議員就關注在處理垃圾徵費事件上,官員有沒有做好工作。
立法會議員(九龍中)楊永杰:「坊間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在部門首長責任制之下,官員會否需要問責的問題。」
謝展寰:「自我評價都是困難,亦都不容易令人信服,環境及生態局和環保署已經盡力體現行政長官以結果為目標的要求。部門首長去掌握社會對垃圾收費的民意,我們見到亦都是管理的一部分。在這方面,見到環境及生態局和環保署已經盡力履行責任。」
被問到在今屆任期內的減廢及回收目標,謝展寰稱若每日再減少500公噸垃圾,回收率可由34%,一、兩年後升至36%,同時每日垃圾棄置量若減至9000公噸以下,預留在北都的第三座焚化爐可望不用興建,節省三、四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