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政府實施第一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超過一年,食肆堂食及外賣不可以再用即棄塑膠餐具,成效如何?政府還未公布「走塑」第二階段時間表,屆時外賣將會全面禁用塑膠容器及膠蓋,有評論認為,這才是最困難的一環;要轉用其他替代品,市場將會面對怎樣的挑戰?
這間位於佐敦的燒味餐廳,店內座位不多,主要做外賣生意。老闆黃俊威說,之前他們主要用發泡膠外賣餐盒,不過去年政府實施第一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全面禁用發泡膠,他們便轉用這款透明膠盒,成本增加,但是一直沒有加價。
黃俊威說,若果推行「走塑」第二階段管制,外賣容器要全面轉用其他替代物料,屆時他們或會減少供應湯類食品。
燒味餐廳負責人黃俊威:「替代品是有的,但又會再貴一點。目前(透明膠盒)七毫,未來一個湯碗可能要一元多,或不再售賣粉麵。如果用紙湯碗盛載湯品,真的很難處理。最初轉用紙匙羹,不少人都說會浸爛。經濟差,再這樣做,或有更多食肆結業。」
去年四月,政府實施第一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以及其他塑膠產品,禁止食肆的堂食提供九類即棄膠餐具,但外賣則可以繼續使用膠杯、膠碗、膠盒及相應的膠蓋。環保署表示管制的成效顯著,估計未來每年會節省約六千萬套即棄餐具。不過,署方表示亦有發現違規個案,截至今年六月初,已經向二十七間處所發出二千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廢物管理)黃智華:「只有約二十多間需要有定額罰款通知書,最後他們已經改善。我們都有跟他們溝通,他們可能真的忘記,或者有一些舊貨想清除。推動了超過一年,整體情況都是非常正面、配合。」
原本暫定今年實施「走塑」第二階段管制,但至今政府仍然未公布推行第二階段的時間表,屆時將會進一步管制禁用塑膠外賣容器和蓋。有評論認為,這才是全面「走塑」最難的一環。
有化學系教授指,一些新的替代物料,例如竹、木、紙、蔗渣、植物纖維等,要達到防水防油功能,生產商需要在產品中加入防水防油劑,而這些添加劑有可能含有例如氟這類致癌物。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魏濤:「中國菜特別多油、高溫,所以如果他們不加入添加劑,即是PFAS(氟)這類,就起不到阻隔油或防滲漏的功能。政府法例上或允許加入一點,但份量應該是有限制,添加太多是有害,但目前全球的趨勢也不想在飯盒內加入這類PFAS含氟的化合物,因為有很多類的產品都證明是致癌,美國(部分州份)及歐洲在2026年後應該會全面禁止。」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公司研發一些標榜不含塑料、亦不需要加入添加劑或者塗層的替代品,是否真的可以取代塑膠呢?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