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為應對風季及雨季來臨,渠務署完成百多項工程增強排水能力,同時更新設計雨量參數,指有信心加快處理水浸,但仍只可抵禦200年一遇大雨。
去年九月世紀暴雨,全港多區大水浸。渠務署之後在全港開展120項改善工程,大部分已在第一季完成,包括在水浸黑點柴灣道迴旋處加建路邊集水溝等;在黃大仙沙田坳道一帶改善雨水進水口,黃大仙站部分出口更換排水沙井井蓋等;渠務署的緊急應變隊伍亦增至160隊,暴雨來臨前會巡查全港220個容易阻塞的排水口及水道。又引入多項創新科技,包括在城門河設置防洪智慧系統,當水位上漲至一定水平就會發出警報。
渠務署指,有信心能應對極端天氣,加快處理水浸,但目前設計雨量參數仍維持200年一遇水平。
渠務署署長莫永昌:「當推算香港去到本世紀中、2050年時,在一個200年一遇的場景下,經過上調的設計雨量參數,已較去年9月特大暴雨每小時最高雨量為高。所以其實我們的標準已提高了,就著設計標準仍維持用200年的重遇期,但會適時檢討。」
渠務署亦在多區進行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包括興建地下蓄洪池,其中這一個蓄洪池位於觀塘秀雅道,容量約6.4萬立方米,是全港第二大的蓄洪池;暴雨期間會收集雨水,之後再將雨水經翠屏河排出大海,避免觀塘區下游出現水浸。
蓄洪池除了可防洪外,上蓋會重置秀雅道遊樂場、興建足球場、公共及休憩設施等,整個工程預計202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