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六間公立醫院下月起試行,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協助醫生撰寫醫療報告,醫管局相信可提升效率及準確度。
市民看醫生後,想申請保險索償或要取得自己病歷,可以向醫管局申請醫療報告。前年醫管局共收到11萬份醫療報告申請,醫管局指,撰寫醫療報告佔用醫生約一成工作時間。
為了節省時間及確保格式一致,3月起,瑪嘉烈、聯合、伊利沙伯等6間醫院會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協助醫生綜合臨床資料起草醫療報告,醫生再作修改,或者醫生撰寫草稿,再由人工智能改善。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工序上電腦就會代替以往人手的工作,所以一定會方便到同事工作,更快,甚至某程度上更準確。因為不是靠人逐個逐個報告尋找,靠電腦尋找,可靠性方面,始終這些系統都是輔助式,最後都要臨床醫生整個報告審視後自己決定,認為是準確、無誤及正確表達他意思,他當然亦要負上相關專業責任。」
高拔陞強調,所有資料儲存在醫管局自行研發的系統,市民毋須擔心私隱問題。
醫管局亦推出智能抗生素管理計劃,透過數據識別潛在不當處方抗生素,以及以人工智能監測高風險病人情況,即時通知醫護介入治療。
公立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去年提出31項改善建議,包括推動內部敢言文化。醫管局指,鼓勵員工以內部手機應用程式「HA CHAT」,直接向職員或部門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