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全球航運回到疫情時?

【新聞智庫】全球航運回到疫情時?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新聞智庫】全球航運回到疫情時?

【Now新聞台】中東戰火蔓延至紅海,也門胡塞武裝自去年底開始在紅海攻擊通過蘇彝士運河的商船,迫使各國的貨輪繞道大大增加運輸成本,而巴拿馬運河則因乾旱限制船隻通行,導致全球航運價格持續飆升,外界憂慮再現疫情期間運輸成本急升和港口嚴重擠塞的情況。

除了兩大運河通行受阻,美國、德國和加拿大近期都有碼頭和鐵路工人威脅罷工,對全球運輸造成挑戰。

在紅海危機下,來往亞洲、歐洲與美國東岸的貨船放棄經蘇彝士運河,被迫走遠路,繞南非好望角,航程長了兩星期。

從中國運往歐洲的40呎標準貨櫃,價格由去年10月1200美元最新加價至7000美元,雖然未至於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索價15000美元,但升幅已超過五倍。

至於巴拿馬運河,由於乾旱導致水位下降,要限制船隻進出,惟有寄望雨季來臨改善情況。但目前由上海跨越太平洋到達美國洛杉磯和紐約運送40呎標準貨櫃的價格,由去年底大約2000美元,分別加至6700和8000美元。

有供應商表示還未計算其他收費,例如「旺季附加費」,每個貨櫃或再加2400美元,但就算願意支付貴一點都不一定有船,若果臨時找船,則要再加8000美元。

船期延誤亦導致港口大擠塞,6月是全球港口18個月以來最擠塞的一個月,亞洲有60%貨船等候泊岸。截至本月中,多達240萬個20呎標準貨櫃等候卸貨,受影響的港口包括上海、青島和新加坡等,其中新加坡由年初至今卸貨量多了22%,當地的海事諮詢機構表示,由於航線和船期被打亂,貨船要在新加坡等轉運港卸貨和再裝貨,導致港口擠塞。

有分析師則表示,航運商因此要預計未來數月都會出現延誤。

航運數據平台總監Tan Hua Joo:「當前是十分關鍵情況,貨船往常等候駛進新加坡港花少於一天,大多數情況貨船到達便可泊岸,但目前貨船要等候長達一周。」

亦有有分析認為,由於美國消費者支出持續高於去年,令零售商急於補貨,航運旺季由原本的6月早了整整一個月開始,也令港口擠塞情況加劇。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