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政府將檢討急症室收費方向,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檢討方向不會是「一刀切」加價,將會是「可加可減」,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會研究加價。而危殆及危急病人可以減至低於現時的180元,確保他們「零等待」。
根據去年財政預算案的數字,急症室每次診症的平均成本是約1900元。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接受報章訪問時,指「可加可減」,即最緊急的危殆及危急病人,收費可低於現時的180元,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則會加至貼近家庭醫生水平。他指急症室的成本較一般門診高,但有人只因「生暗瘡」、「腳痕」等去看急症,希望透過加價讓市民明白,急症室不是用來處理輕症,過程中會考慮市民承擔能力。
翻查資料,急症室上次調整收費在2017年6月,由100元加至180元,隨後一年求診人次整體下跌約4.4%;其中次緊急及非緊急的求診人次,分別下跌6.9%及17.6%。
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預計,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加價後,至少需要加至220元,但按病人緊急程度決定收費,做法不可取。
立法會議員(醫療衞生界)林哲玄:「分流只是很短時間,護士看看你的情況有多急,可能是看看你的病歷,很簡單的病歷,哪裡痛或者看你有否發高燒?血壓、心跳是否正常、血氧量是否正常,那麼簡短的一個評核,之後就決定收多少錢,可想而知一定會引起不少爭拗。」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本身分流機制已杜絕濫用,因為不緊急的情況可能要等很久,但我們要反思,為甚麼市民等那麼久獲得醫療服務,他們都要去急症室服務,很大可能是經濟原因,他們負擔不到家庭醫生,或者其他診所的醫療費用,而甘願等很久。」
林志釉又指,醫療服務牽涉健康及性命,檢討急症室收費時,需要避免導致經濟有困難的人士不能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