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上屆區議會選舉,一批以往無從政的人士成為區議員,經歷一屆任期,面對新的選舉制度,到底他們選擇去或留?
流感季節,區議員不時出動協助街坊打流感針。大埔區議會主席、曾任公務員的毛家俊四年前在大埔滘選區首次參選,便擊敗連續當選五屆的鄉事派,他希望繼續跟進地區工作,正評估取得提名入閘的機會,再決定是否參選。
大埔區議會主席毛家俊:「所有事都是自己勞心勞力做,一定是最好,雖然你說地區上還有其他人,但不能保證他們會和你一樣這樣關注、跟進所有個案,但當你幫到人的時候,會否某些時候影響到自己立場和理念呢?坦白說我仍很掙扎。」
屯門區議會副主席黃丹晴:「有些街坊留意到改制都明白我這決定。」
乘著運動浪潮晉身議會的還有屯門區議會副主席黃丹晴,他稱當年希望透過進入體制是為街坊爭取權益,而新的選舉制度,民選議席減至兩成,他承認自己入閘和當選機會很微,決定不會競逐連任。
黃丹晴:「一開始我們很多民主派當選,議會過半,是歷史性的一刻,17區都過半,很希望用這影響力做很多事,又舉辦過聯合大會等,心態上很想留下來服務,但是無奈整個制度下,當制度一出爐的時候,我認為沒有辦法再在這條路走下去。」
黃丹晴稱,未來仍然會尋找資源,用其他身份服務社區。
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令一些政治素人成為議會新丁,經歷了大約四年,有人辭任、有人在獄中,仍想連任的勝算有多大?第一道關口先要成功入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