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環保團體指,龍尾的生態價值很高,有超過200種生物居住,更有一些稀有品種,應該加以保育。
海星、蟹仔、海膽;記者實地視察後,發現龍尾灘真的有不少生物,在場的人看到時都很興奮。
當中又以管海馬最稀有,它是國際公約列明的易危物種,級數與鯨鯊、蘇眉一樣。
龍尾本身是個內灣,位置不開揚,水流慢,沙、石、泥混合在一起,加上位處咸淡水交界,附近更有紅樹林,適合培育多種生物。
環保團體又指,龍尾的水質差,附近居民與魚場排出的雜質更含有很多細菌,根本不適合發展泳灘。為甚麼水質差都有那麼多生物呢?
原來所謂水質差,是由人類的角度出發。很多雜質和微生物都可能是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所以就算水質差,仍有不少生物能生存。
現在提出要發展一個人工泳灘,造價是兩億,到底是否划算呢?原來香港現在只有屯門黃金泳灘是全人工建造的,其他泳灘大多數是由政府或團體改建成天然海灘。
不過該些沙灘要維持高質素供人遊玩也絕不容易,因為很多沙都會流失,例如潮汐漲退、颳風下雨時均會被帶走。
而流失速度的快慢,就要視乎沙灘的地勢和位置有多開揚,以及有沒有天然途徑補充細沙。若不能自然補充,就要靠人力幫補。
例如09年,政府就為黃金泳灘、赤柱正灘、深水灣及大嶼山長沙4個沙灘鋪沙,花了1600萬。
本身是全人工的黃金泳灘,沙的流失情況最嚴重。黃金泳灘在95年才啟用,至今只有17年,但現有沙量估計只剩不到一半,還未計算過去曾加鋪的沙。
根據政府的計劃,要將龍尾改建做泳灘,要鋪4萬7千立方米的幼沙,足以填平18個標準泳池。
有專家指,龍尾灘的位置不太開揚,就算改做沙灘,沙粒流失亦應該不會太快,反而是泥和石比較容易堆積。要維持一個漂亮的人工沙灘便要依賴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