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坊間流傳隔夜蔬菜亞硝酸鹽含量會顯著上升,進食有機會增加致癌風險。食安中心測試菜心、白菜等五款蔬菜,發現煮熟後兩小時內雪藏,第二日徹底翻熱,未能檢驗出亞硝酸鹽。
疫情下,不少市民都帶飯上班,到底吃「隔夜菜」有無食安或致癌風險?
食安中心用了五款蔬菜,即是白菜、菜心、唐生菜,翠玉瓜及莧菜進行檢驗。五款蔬菜無論是在未煮前、烚熟後、快炒後,或者經過烹煮兩小時內放入雪櫃隔夜後,都無檢驗出亞硝酸鹽。
食安中心認為測試顯示,「隔夜菜」不一定有亞硝酸鹽。
食物安全中心首席醫生張勇仁:「這個零至四度的環境,可以將細菌的活力或活躍程度降低,令它生長速度減慢了,從而數量低時,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的速度就會很慢。」
不過,食安中心說如果煮熟了的菜放在室溫下12小時後,經過細菌的作用,蔬菜所含的硝酸鹽就有機會轉化成亞硝酸鹽。
食物安全中心首席醫生張勇仁:「亞硝酸鹽,我們知道如果過量對身體有不好之處,令身體血紅蛋白,帶氧能力下降了,會出現一些狀況,如年幼嬰兒、年長人士本身有遺傳病,某一些酵素可能會令他們出現氣喘。」
中心又補充說,現有科學數據亦未能證明飲食攝入亞硝酸鹽與人類患癌有關,提醒隔夜餸菜食用前要徹底翻熱達75度,不應該重覆翻熱,如果曾放在室溫逾四小時便不應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