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全港目前一共有一千六百多幢住宅大廈設有互助委員會,政府今年一月發信,要求所有互委會於年底前解散,原因為何?一旦解散後,居民有甚麼渠道可以向政府反映意見?
2015年落成的洪福邨,是元朗洪水橋第一條公共屋邨。
屋邨入伙時,這個休憩空間由房署聘請園丁,打理種一些觀賞植物,後來經九幢大廈的互助委員會聯合建議,三年前開放給街坊種菜。
洪福邨洪喜樓互委會主席陳麗珍:「很踴躍,要申請、排隊,輪流種植,效果不錯。居民有甚麼反映,可以向我們(互委會)說,跟房署溝通。」
目前全港一共有一千六百幾幢住宅大廈設有互委會,主要位於公共屋邨,先由每個樓層的街坊選出分層代表,再由分層代表互選執委會,成立該幢大廈的互委會,負責組織鄰里互助,亦擔當居民和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
在公共屋邨,每幢大廈的互委會代表會透過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定期跟房署討論邨內事務。
陳麗珍:「每兩個月開一次會,會跟進衞生、保安以及屋邨設施。」
今年一月,政府去信全港互委會,通知它們要在今年內解散,原因是隨著社會發展,大廈管理模式已經改變,社會有意見認為互委會角色日漸式微。
陳麗珍:「我沒想過會取消互助委員會,真是很突然的,收到那封信。如果真的解散,對街坊是損失。」
洪福邨也有數個居民自發的組織,關注社區規劃、福利等事務。他們擔心互委會解散後,居民會失去一個重要渠道,向政府部門反映意見。
洪水橋洪福邨關注組成員劉啟東:「那個諮詢委員會,真是要在委員會內,才有機會向他們表達問題 ,因為政府部門不會理睬一些無名無姓的機構,就算我們發覺到有問題,我們在邨裡叫喊也沒用,沒有人聽到,沒渠道上達至政府決策當局。」
互助委員會在香港已經有半世紀歷史,它們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一旦解散,居民又有甚麼渠道向政府表達意見?星期日晚經緯線會詳細探討。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