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日本的科研能力毋庸置疑,日本籍科學家至今共獲頒23次諾貝爾獎,數量是所有亞洲國家之冠,在全球就排在美、英、德國和法國之後。不過,在新冠疫情下,日本研發疫苗的速度就大落後,至今未有一款疫苗獲批准使用。
日本目前有最少七間公司正研發新冠疫苗,其中鹽野義製藥的疫苗是第一款進入臨床實驗的日本國產疫苗,如果一切順利,有望在今年內供應接種,但已經遠遠落後於對手。
日本在截至1980年代,擁有高超的疫苗技術,水痘、日本腦炎和百日咳等疾病的疫苗,都是日本率先研發出來,但近30年前涉及疫苗副作用的訴訟,就令日本的疫苗研發裹足不前。
當時日本政府實施強制接種疫苗,但1989年引進的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疫苗出現嚴重副作用,據報180萬接種了疫苗的嬰兒中,有1700多人出現急性腦膜炎,造成恐慌,大量針對政府的集體訴訟湧現。
1992年,東京高等法院裁定疫苗事故的受害者,可透過《國家賠償法》向政府索償,成為日本政府在疫苗事故上無法免責的先例,政府之後因各種集體訴訟繳付巨額和解金。
最多的一次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有43萬幼童接種疫苗時,因為重複使用針筒頭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受害人向政府興訟,最後政府同意向受害人賠償3萬2千億日圓,折合超過2260億港元 。
日本政府因此修訂《預防接種法》,不再強制民眾接種疫苗,同時為安全起見,傾向使用安全系數高的老牌疫苗。日本政府審批外國疫苗的時間,通常都是在疫苗面世後幾年,甚至10年以上。
這些消極態度嚴重窒礙國內藥廠研發疫苗,日本生物企業UMN Pharma想利用新技術研發流感疫苗,投資100億日圓興建廠房,結果日本政府在2017年以「缺乏臨床意義」為由駁回,UMN在資不抵債下,最終被鹽野義製藥收購,而整個研發新疫苗的產業逐漸失去活力,藥廠只生產需求穩定的現有疫苗,人才和技術都流向海外。
不過,在新冠疫情下,日本社會開始憂慮要依賴外國供應的疫苗,首相菅義偉已敲定新的國家戰略,提出設立頂級的研發基地,放寬限制,並在資金和體制方面提供支持,希望可以填補過去30年的「疫苗空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