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即日新聞焦點:
【法律常識】大律師:非所有能傷人物件均為攻擊性武器 惟以自衛辯解有風險
反修例風波至今逾500人被捕,有大律師指,法庭有案例清楚解釋攻擊性武器的定義,不是所有能傷害別人的物件都能入罪,但以自衛辯解則有風險;而阻差辦公要入罪,必須證明被告為警方帶來嚴重不便,強調市民沒有責任協助警方調查,被捕後亦可保持緘默。
詳細報道:
【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葉國謙稱示威手法高明涉外國勢力 民間記者會批想法固步自封
葉國謙指反修例示威者行動有組織,手法高明,不相信是年輕人所想,質疑是外國勢力介入。由示威者組成的民間記者會反駁說法,指對方想法固步自封,強調「無大台」。對於譚耀宗引述京官指,要「止暴制亂」後才考慮五大訴求,民間記者會則指林鄭月娥信任評分創新低,難以相信政府在運動停止後會回應訴求。
詳細報道:
【遊台注意】地震颱風相繼襲台 新北宜蘭雨量或破500毫米
台灣宜蘭外海和蘇澳附近先後發生6級和4.6級地震,新北一名婦人睡夢中被倒下的鐵櫃壓死;台北則有大樓牆身出現裂縫,亦有輸氣管道破裂,逾千戶停電。
另外,超強颱風利奇馬逼近台灣,氣象局今早發布陸上警報,預料利奇馬今晚至明日在台灣以北海域掠過,宜蘭及新北等地降雨量或逾500毫米,當局派出逾三萬軍力戒備。
詳細報道:
【團結就是力量】動搖執法者集民眾力量 非暴力抗爭成功不是夢
古今中外有不少政治抗爭,成功令政壇變天。有研究指出,抗爭成功的關鍵,是聚集到總人口的3.5%,活躍和持續參與非暴力運動。此外,若能動搖執法人員、善用多元抗爭模式,並作好持久戰的準備,也能提升抗爭成功的機會。亦有研究指,隨着極權政府不斷進化,邊緣暴力事件並非對抗爭完全不利,最重要是團結不同派別的示威者。
詳細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