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聯合國為地球生態進行歷來最詳盡的「體檢」,發現多達一百萬動植物品種瀕臨滅絕,主要歸咎於人類活動。這場絕種危機反過來令人類本身也受到嚴峻威脅,報告認為並非無藥可救,呼籲各國透過轉型式變革改變經濟、消費模式,令地球重獲生機。
地球史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緩慢地上演,這不是危言聳聽。聯合國花上三年時間,由400多名專家整合15000份研究結果,為地球伯伯進行詳盡「體檢」,結果是不及格。
全球八百多萬個動植物品種中,有一百萬個瀕臨於幾十年內絕種,速度是歷來最快。五分二的兩棲動物、三分一的海洋動物、三分一的珊瑚和接近十分一的昆蟲面臨絕種危機,全球野生動物的生物總質量大減八成二,自然生態系統的幅員少了一半,以上全部幾乎都是由人類所致。
我們將地球四分三草原等土地發展成石屎森林、農地等,三分二的海洋生態和八成半的濕地受到人工改動,三分一的魚類被過份捕撈,我們用石化燃料導致氣候暖化,近半的陸上動物和四分一鳥類的棲息地遭破壞。加上陸地和水污染和入侵物種肆虐都令地球「病入膏肓」,但報告認為並非無藥可救。
救救地球不止於拯救動植物,更關乎糧食、水源安全、生計、經濟以至人類存亡,刻不容緩。
有份撰寫報告的科學家警告,若將爛攤子留給下一代將會太遲,呼籲各國必須「下重藥」進行轉型式變革、改變社會經濟模式,不再以人均生產總值至上,不再實行農業或石化燃料補貼政策,加大綠色產業投資保護生態,同時從個人消費行為入手,重新定義高質生活,方可救亡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