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土地房屋是特首林鄭月娥自問仍未回應市民期望的問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諮詢能否為她的成績表加分?
經七個月醞釀的諮詢文件及後用五個月時間讓市民討論優次,雖然一共有十八個選項,但外界質疑政府早有傾向,公私營合作模式似乎勢在必行,主席黃遠輝在記者會上亦多次被問到。事實上,不只外界印象,有小組成員向《政情》承認首次會議已有同感。
去年九月首次開會,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親自出席會議第一部分,除了表達對小組的寄望,近半小時的開場白,十多項開拓土地的選項中還特別提到公私營合作模式。
消息透露,林鄭月娥提到私人發展商手上擁有近千公頃的新界農地,但現時發展地積比率比較低,未能「地盡其用」,透過公私營合作可以釋放大片土地,又主動提及無理由因為害怕被指「官商勾結」就避開不做。
有專責小組成員笑言曾對專責小組寄予厚望,預期政府透過民間力量向發展商「開火」,但聽到這個開場白之後笑言自己「錯判形勢」。
林鄭班子把重中之重的土地問題「外判」專責小組,正是希望避免外界覺得避免政府早有定案,不過林鄭月娥這個開場白就令人體會嘴巴間中都會比身體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