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暫定下月26日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公眾諮詢,列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當中四個屬短中期,包括動用私人農地儲備等。小組主席黃遠輝指出,可透過公平、透明機制,以公私營合作發展私人農地。他強調小組無既定立場,期望社會可理性討論建議。
土地供應大辯論暫定下月26日展開,十八個土地選項按短中期、中長期及概念性發展分類,預計未來十年可落實的短中期選項有四個,發展新界棕地及包括粉嶺高爾夫球場在內的私人康樂用地,重置或整合佔地廣的康樂設施以及動用發展商持有不少於一千公頃的私人農地儲備,其中私人農地牽涉的地最多,如何可以釋放出來?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認為,應透過公平、透明的機制推行新公私營合作模式。
消息透露,小組委員認為可以設立一個類似市建局的獨立機構處理公私營合作。
政府初步想法是發展商補地價不會有優惠並單獨審視每個地盤,決定興建多少比例的公屋、居屋或是首置盤。
不過,小組估計未必全數私人農地可作公私營發展,四個短中期選項加上來也未能滿足未來至少1200公頃的土地短缺。
黄遠輝強調,小組對所有選項無前設立場,希望透過諮詢凝聚社會共識。
諮詢還有六個中長期選項,預計2046年左右才增加供應,包括維港以外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以及政府邀請房協研究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的兩個試點。
剩下的八個概念性選項則有郊野公園邊陲的其他試點、重置葵涌貨櫃碼頭或發展上蓋以及填平船灣淡水湖等。
小組會分區舉辦幾場大型公眾諮詢會,又會舉辦區議會工作坊並網上設問卷調查,讓公眾表達意見,諮詢預計到9月25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