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展開為期五個月諮詢,文件指土地供應嚴重短缺並羅列十八個開拓土地的選項,小組主席黃遠輝形容沒有無痛的抉擇。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布八十頁的諮詢文件,形容香港房屋正面對貴、細、擠的問題,原因是2005年後土地開發步伐近乎停頓。
2001至2015年間填海面積只約690公頃,即平均每年40多公頃,較1985年2000年每年200公頃大跌八成。房屋落成量亦大幅減少,2007年至2016年平均每年2.57萬單位落成,比前十年跌逾五成。
小組指,到2026年土地短缺會達到815公頃,當中108公頃屬住宅用地。到2046年短缺會擴大至最少1200公頃,相等於六十個維園,小組相信實際短缺更多。
文件提到土地不足,公屋輪候時間無可避免進一步延長,私樓租金和價格會再上升。
若任何一個新發展區因為清拆、安置或其他不同問題而延誤,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缺口不止4.3萬個單位。即使找到建屋的地,由規劃、工程到建築也需時,熟地難找,非熟地也要等11至14年。
文件羅列了十八個增加土地供應選項,十年內可供應的短中期選項有四個,包括棕地發展、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及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重置或整合佔地廣的康樂設備。
10至30年間可供應的中長期選項有六個,包括維港以外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於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等。
至於未能確定時間可提供額外土地的八個概念性選項,則有重置葵青貨櫃碼頭及葵青貨櫃碼頭上蓋發展,以及填平船灣淡水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