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天災無情,這一幕幕地震場面有沒有可能避過?台灣與生俱來就避不過地震,因為台灣本身就是由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經歷六百萬年的擠壓,島弧和大陸互相碰撞而誕生,這種「造山運動」至今沒停過。
處於兩個板塊交界上的台灣亦因岩盤不斷破裂,出現大大小小的斷層。根據地質部調查所資料,全台灣至今確定的活動斷層至少有33條,主要分布在西部麓山帶與平原交界處以及東部花東縱谷區域。
而今次發生大地震的花蓮,就是處於米崙斷層帶,由七星潭海岸穿越花蓮市區,全長約8公里。
有專家三年前曾指出,米崙斷層50年內發生6.4級以上地震的機率為42%。專家又估算未來30年,全台灣至少七條斷層帶有機會發生7級以上地震。
根據過往地震記錄,學者推算區內板塊有「百年地震周期」,由世紀末到下世紀中是活躍期,隨後半個世紀就是平靜期。
而1999年在南投發生歷來傷亡最慘重的921大地震,正是目前地震活躍期的開端。當年921大地震亦揭露出台灣建築物「偷工減料」問題。
當局隨後加強實行建築法規,除了徹查舊建築安全,亦修改《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包括將部分「中震區」改成「強震區」,又制定規範網筋紮結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加強建築物的安全系數要求,之後興建的建築物理應較為安全。
不過有傳媒批評,隨着時間過去,部分人淡忘慘痛教訓。住戶私下拆牆、改結構、承建商偷工減料情況再次重現,今次地震中倒塌的雲門翠堤大樓就懷疑曾違規改建。
地震造成台灣「土壤液化」的問題嚴重,但當局未有加快補救亦為人詬病。在核心區台北,中高度液化區佔逾四分一。專家警告,台北一旦出現6級淺層地震,可能有數千座房屋倒塌。
人類阻止不了地裂山崩,除了祈求「天佑台灣」,可能認真做好防災本分才是自救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