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繼續《邁進北部都會區》系列報道,北部都會區計劃推出的同時,政府宣布縮小鄰近深圳的沙嶺殯葬城規模,被質疑改變決定是受深圳干預。有學者認為事件反映兩地政府過去一直溝通不足。
與深圳羅湖一河之隔的沙嶺早在2012年因應本港骨灰龕位不足,討論興建「超級殯葬城」,分階段提供二十萬個龕位及火葬設施。不過,特首去年發表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策略的同時,表明沙嶺計劃只保留靈灰安置所,不會興建殯儀館和火葬場。
關注項目發展的謝世傑認為,當時政府和部分議員改變態度是因為深圳一方對殯葬城規劃有意見。
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一直討論沙嶺作為一個大型骨灰龕場,其實當區當時的議員也是支持的,去年三、四月之間就開始有人說,因為羅湖那邊有人反對,所以應該把這邊規模縮小,而且提出新界應該是北都會發展。」
支持縮減殯葬城規模的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解釋,改變對沙嶺計劃的看法,主要由於覺得北區有更好的規劃,深圳的意見只用作參考。
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劉國勳:「北部都會區提出之前,我們已經覺得其實沙嶺這個地方可以有更好的規劃和發展,而在北區裹面也有其他地方更適宜作殯葬設施,例如和合石旁邊的地方。」
學者宋立功就認為在北部都會區計劃提出之前,深港兩地政府在規劃上溝通不足,殯葬城的爭議,反映了當中的矛盾。
宋立功:「香港官員一向都可免則免,擔心會說錯話,深圳那邊的官員其實也有很多的戒慎恐懼,因為香港很多議題中央有很多嚴格規定,不是你可以妄議或者說話的,這是行政上大家區隔開,香港有香港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體制,公共行政很多做法都不需要考慮太多深圳那邊。」
他認為隨著北部都會區計劃起動,深圳及香港要商討多項基建,兩地政府必須加強交流,以免在規劃上造成更多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