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外界批評馬英九政府,倚仗國民黨在立法院是大多數,未有在簽訂兩岸服貿協議後,做好宣傳和溝通,安撫社會對大陸的猜忌情緒,成為今次反服貿風波的導火線。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去年六月在上海簽訂,自此台灣社會一直爭議不斷,隨著反對黨和受影響業者不停抗議,立法院朝野政黨在協商後,達成逐條審議共識。
台灣當局較早前與新加坡、新西蘭,簽定的自由貿易協議,遭遇完全不同。當時,台灣社會沒有出現反對聲音,更沒有要求逐條審議協議內容,更嫌簽得太遲,延誤經濟發展。協議最終獲立法院批准通過後生效。
而是次的兩岸服貿協議,牽涉大陸,觸動台灣民眾的疑慮情緒,如懷疑背後是否具政治目的?擔心大陸是否以大吃小?再者,在野民進黨的推波助瀾,台灣民眾不僅要求逐條審議協議,還要求公布主要談判人員名單等等細節。因此,當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上星期一貿然宣布,服貿協議超過了三個月審查期限,依法視為已經審查,送交立法院存查,等候府院表決,立即引爆人民怒火,批評是黑箱作業。
馬英九事後的澄清,顯然於事無補。事件亦反映馬英九政府忽略了台灣人對北京的複雜心理,以為可跟處理新加坡、新西蘭等國家的自由貿易協議做法一樣。
政府從去年簽訂協議開始,溝通都只是以最受影響的產業界為主,未有積極對外宣傳服貿協議的優點,以及澄清外界不實傳聞,更以為國民黨在立法院是大多數,若要通過,一定不成問題,低估反服貿的聲音,令協議此後的向去何從,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