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射殺一名台灣漁民事件,台灣要求菲律賓道歉及賠償,否則採取反制措施。但在這些措施中稱得上有效的,只有凍結菲律賓勞工申請一項。
目前約有八萬七千名菲律賓勞工在台灣工作,每人每年平均賺取八千多美元,他們寄回家鄉的錢每年估計有七億美元。菲律賓的人力仲介公司說,一旦台灣凍結菲律賓勞工,必定會影響菲律賓的外匯及勞工家庭的生活,所以希望雙方可以平心靜氣地商談。
台灣以往亦曾多次用凍結菲律賓勞工申請來向菲律賓施壓。2000年5月,菲律賓政府介入台灣僱主和菲律賓勞工之間的勞資爭議,台灣於是凍結菲律賓勞工申請半年。而對上一次就在2011年2月,當時菲律賓將台灣的詐騙疑犯移交大陸,台灣凍結菲律賓勞工申請作為抗議,其後菲律賓釋出善意,台灣於是撤銷措施。
不過有人質疑這些招數還是否有效,因為現在很多輸出外勞的東南亞國家經濟好轉,當地人不一定要出外謀生。台灣亦未必是首選,他們可以選擇加拿大、中東、南韓或者香港。有台灣的官員甚至說,凍結菲律賓勞工申請不見得對台灣有利。為甚麼呢?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局長林三貴指出,菲律賓勞工的英語能力強,目前多數在高科技工廠工作,如果凍結菲律賓勞工申請,反而是這些工廠較受影響。
台灣和菲律賓雖然在1975年斷交,但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關係依然密切,馬英九總統更將雙方關係的進展視為自己推行活路外交的重要成果。
但十年來,菲律賓扣押台灣漁船達十多次,06年1月,滿春億號漁船更遭菲律賓水警開槍掃射,造成一死一傷,事件最後不了了之。台灣民眾指責菲律賓欺人太甚之餘,亦狠批台灣當局軟弱。
馬英九在今次事件的態度,明顯比06年的陳水扁政府強硬得多。有輿論提出,當局是時候思考一下強硬姿態過後,有甚麼籌碼繼續和菲律賓交涉?例如在中日緊張關係下,日本拉攏台灣簽署台日漁業協議,這套模式是否可以用於台灣和菲律賓之間?台灣有甚麼值得菲律賓去拉攏?又有沒有創造籌碼的可能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