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就食品安全法公布司法解釋,明確界定各種犯罪行為和量刑準則,強調會從嚴打擊涉及食品安全的罪案。公安部早前偵破多宗食品犯罪案件,其中有人將老鼠肉加工,冒充羊肉出售。
犯罪集團由2009年開始,在山東買入老鼠、狐狸、水貂等未經檢驗檢疫的肉類,加工後,冒充羊肉。在江蘇、上海等地出售,價值超過一千萬元人民幣。當局拘捕了63人,扣查的原料和製成品超過十噸。
公安部今次打擊黑心食品的專項行動,一共偵破二千多宗食品犯罪案,包括出售劣質或有毒的豬肉、牛肉,以及病死豬、病死雞等等,拘捕3500多人。
內地法院,在2010至2012年,審結了1533宗有關食品安全的案件,顯示當前形勢十分嚴峻。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就食品安全法,聯合公布司法解釋, 明確界定那些行為就屬於犯罪和量刑標準。法院強調,會更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特別是涉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和銷售不符安全標準的食品等行為,針對的是地溝油、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等層出不窮的案件。
內地以往發生過多宗問題肉製品的罪案。在今年三月,內蒙古包頭一間食品公司,被發現製造和銷售假牛肉乾等食品,經檢驗後,更發現大腸桿菌嚴重超標。當局指間公司,自2010年以來,使用鴨肉等原材料生產黑心食品,並通過十八間物流公司,銷售到全國十五個省區市。
今年二月,陝西鳳翔公安機關,偵破一宗製售有害食品、導致他人死亡案,涉案者非法收購死羊後,發現羊肉發黑,有強烈的農藥味,之後出售,最終導致多人中毒,其中一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