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上世紀30年代有香港藥材舖出售「龍骨」,專家根據這種化石,發現中國南部曾經存在史上最大型的靈長類動物,稱為「步氏巨猿」,這種古生物為何會滅絕,中外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解開了謎團。
現今廣西的石地、洞穴,曾是巨猿成群棲息的森林,但這種可高達3米、重300公斤的人類「遠親」,在上世紀30年代之前一直不為人知。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張穎奇:「1935年,荷蘭的古人類學家孔尼華在香港中藥舖的『龍骨』中,首次發現並命名了步氏巨猿。」
但科學家至今只找到4件不完整的下頜化石和約2000枚牙齒,唯有轉由環境線索入手。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聯同澳洲、美國等地的科學家,在廣西數百個不見天日的洞穴,花8年時間採集步氏巨猿生活過的痕跡,比對牠們生存時期前後的樣本,分析堆積物的孢粉、微磨痕、周邊哺乳動物群等,以157個放射測量測年結果,鎖定步氏巨猿興衰的時間線,結合不同年代牙齒化石分析,得出的攝食行為對比,還原真相。
230萬至70萬年前,中國南部森林食物資源豐富、多樣,是步氏巨猿的繁盛期,但到70萬年至60萬年前,開始出現更分明的旱季。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張穎奇:「步氏巨猿所偏好的植物變得越來越少,步氏巨猿的體型卻變得越來越大,牠的種群所面臨的生存壓力就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牠的絕滅。」
不同於其近親猩猩,體型和習慣隨著生存條件演化變得更小、更靈活。步氏巨猿的覓食範圍受笨重體型限制於地面,偏好的水果短缺時,只能依賴樹皮等營養較少的食物,適應不了環境變化,最終被自然淘汰。其時估計是29.5萬年至21.5萬年前,滅絕時期比原先估算要早得多,亦意味人類到達這片地區時,早已不見步氏巨猿蹤跡,推翻人、猿相爭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