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到超級市場採購食物,不少人都會研究最佳食用日期或到期日子標籤,不單不能夠過期,而且日期距今越遠越好,代表夠新鮮。如果人同此心,架上總有食物會越放越久,最後造成浪費。
雖然無法改變消費者心態,不過英國超級市場Morrisons決定本月稍後時間,不再在自家品牌的牛奶包裝上標示到期日,希望每年可以盡力「救回」大約300萬公升牛奶。
在英國,牛奶是第三大被浪費的食物,僅次於薯仔和麵包。每年浪費2.3億公升,當中有4000萬公升是消費者基於到期日而倒掉。
Morrisons將在牛奶包裝上改為標貼「最佳食用日期」,同時鼓勵消費者以嗅覺分辨好壞,認為以前的人做到,現在的人一樣可以。
不過,英國食品標準局對用嗅覺決定食物是否仍可食用有保留,認為不可靠。
跟日期有關的食物標籤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此日期前食用」(use by),適用於極易腐壞食物,若逾期食用會對健康帶來很大風險。
另一種是「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消費者只要妥善保存,食物可以在此日前保持品質,但不是指此日後食物會腐壞或影響食用者健康,而且商戶可以繼續出售,但由於怕影響聲譽而無這樣做。
加拿大有情侶早年做過實驗,專門食用過期食品,半年內付出200加元就得到價值2000加元的食物,他們說超市不單會因為過了或接近到期日而棄掉食物,亦會因為食物外觀,例如香蕉彎曲角度不一致等原因把食物下架。
紀錄片《Just Eat It》導演鮑德溫:「有四成養植的食物沒有被食用,我疑惑在浪費掉的食物中有多少仍可以食。」
不想把「到期日」變成「浪費日」,其實可以把相關日期作為參考,再加上從五官直覺判斷食物有否變質,保護自己、保護家人,就像我們不會把未過期但變壞的食物放入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