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香港跟新加坡的旅遊氣泡爆破,緣於兩地的防疫策略有差異,香港繼續追求清零,新加坡就改為與病毒共存,有學者認為,在極具傳染性的Delta變種新冠病毒肆虐下,清零的代價成本太高。
新加坡繼不再聚焦每日新增的新冠病毒確診個案數字後,由8月10日開始放棄追求零確診的防疫政策,改為與病毒共處、如常生活。
新加坡已向台灣和新西蘭等地重新開放關卡,亦放寬對港澳旅客的旅遊限制,9月起就啟動跟德國及文萊的「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來自這兩國的旅客,如果完成接種疫苗不用隔離,只需要檢測。
有評論認為,新冠疫苗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但Delta變種病毒的出現,粉碎了徹底戰勝新冠病毒和完全恢復疫情前生活的希望,曾被寄予厚望的群體免疫,亦有可能因為變種病毒而無法實現。
英國、德國、意大利和法國等歐洲國家亦一改以長期和低強度的模式應對疫情,尋求跟病毒共存,例如在德國柏林,在8月開始的新學年,學童須在校內所有場所戴口罩,並且每周接受幾次新冠病毒檢測,法國和意大利等地就以接種疫苗、最近康復或近期陰性檢測結果,作為進入日常活動場所的條件。
有專家指,這些抗疫計劃反映各國政府認為新冠病毒不會一下子就消失,而是會像流感一樣成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他們無意再以封城這些嚴格措施來控制疫情,抗疫至今都堅持清零的中國亦開始有聲音提出,當局應考慮與病毒共存。
南京祿口機場在七月底因Delta變種病毒爆發疫情,並擴散到多個省市。
中國抗疫專家,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微博評估疫情時表示疫情不會短期內結束,可能長期也結束不了,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
不過,曾領導中國對抗非典型肺炎的原衞生部長高強就「寸步不讓」,他在一篇文章中不點名批評與病毒共存論,認為人類跟病毒的關係應該是「有你無我、你死我活」,他批評西方國家將疫情反彈歸咎於病毒變種是推卸責任,認為是英美等國政治制度缺失,而導致的防疫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