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這間位於北京海淀區的慈善超市開業四年,主要出售食品及生活用品,與一般便利店及小型超市差不多
,設置慈善捐贈及義賣區域及義賣區域,市民可以捐贈舊衣、捐款或購買義賣物品等。
王同學:「這個超市也比較便宜,適合我們這種錢少的。(會不會看它賣慈善的東西?)看是會看,但是一般不會買,因為可能一般都特別貴。」
王先生:「就買點生活用品、飲料、小吃甚麼的生活用品。(你一般是多久來一次?)我兩、三天就來一回,很近,就在附近上班。」
北京民政局規定,慈善超市要具備接受捐贈及救助困難群體的功能,為持有殘疾及長者證等人士,提供折扣優惠,但有慈善超市店員表示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顧客減少,營運虧損。
慈善超市員工何小姐:「上半年我們就虧損15萬元 ,因為人工開支 ,再加上一些捐贈,比如說老人過節,再加上捐贈甚麼的,再加上我們這裡的商品(價格)比別的店都要低,還有一個2%的付捐,這個付捐就是民政局直接劃走用來撥款用,比如說是救災或者哪裡需要的地方。」
慈善超市起源於美國,在2003年起引進中國,最高峰時全國有一萬多間,之後開始減少,民政部數字顯示,2019年慈善超市只剩下3500多間。
有學者表示,除了疫情影響 ,慈善超市經營成本高,亦不具法人資格,導致經營困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沒有法人資格,你就不能免稅,你好多事情是不能直接做的,那有什麼辦法做呢?就是如果有大筆捐贈的時候,就讓這個比如慈善總會,你給我開個免稅的,一般的呢,就沒有這個免稅的證明,也沒有辦法開出捐贈證明這個發票出來,身份有點尷尬,導致存在下去到底有多大必要?」
學者認為慈善超市要轉型,可以與一些便民超市合作設立慈善區,售賣捐贈的物品,減少租地方及人工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