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近年不少人提倡減少食肉,從而減少全球碳排放,昆蟲含有豐富蛋白質,一直有人討論以昆蟲取代肉類的可能性。
台灣中央社報道,中東國家科威特一名商人養殖了一種作為動物飼料的「超級蠕蟲」多年,他近期開始研發昆蟲食譜,甚至找同事做「白老鼠」,期待當局盡早批准讓這種昆蟲供人類食用。
這些黃黑相間不停蠕動的幼蟲,相信不少人見到已經起雞皮疙瘩,更遑論要將牠們放入口中。
養殖這類「擬步行蟲」的科威特商人賈西姆將幼蟲飼養在鋪滿粟米粉及麥皮的透明膠箱內,至於黑色的成蟲則放於另一個箱飼養,主要用於繁殖更多的幼蟲。
這種幼蟲蛋白質豐富,通常用於飼養牲口,但賈西姆期望這些蟲日後可成為大眾糧食,他指已經研發了三款以這些幼蟲製成的醬料,同事嚐過都說喜歡,目前正等待科威特當局批准確認這種幼蟲可供人類食用。
其實將昆蟲端上餐桌已不算新鮮事,亞洲、非洲及拉美地區有約2億人會吃昆蟲,部分波斯灣國家民眾亦有吃焗蝗蟲的傳統。
歐盟委員會5月時確認乾燥黃粉蟲可供人類安全食用,但長遠要將昆蟲作為人類主食,相信最大的障礙是如何衝破心理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