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互聯網在現今世代有多重要,毋須多說,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家庭瑣事,互聯網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這個原本是無國界的領域,似乎正趨向出現「網絡邊界」。
俄羅斯從本月起,實施《主權互聯網法》,旨在建設俄羅斯自主的互聯網。根據法例,俄羅斯將建設位於境內的域名管理系統,所有在俄羅斯經營的互聯網服務商,無論是本土還是外國,都只能使用這套系統,俄羅斯網民只能到訪俄羅斯網站,或是外國網站的俄羅斯版本,網民的訊息亦不會傳到國外。
當局是想國內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逐步擺脫對境外節點的依賴,以便一旦受到外部攻擊,可以切斷跟外界的連接,獨立運作國內的互聯網。
新法還規定這些服務商安裝特定的硬件和軟件,從而讓政府部門可使用深度封包檢測技術「DPI」,過濾傳輸數據的內容,這種技術,中國的「防火長城」亦有採用。
俄羅斯的互聯網用戶超過一億,批評者指政府損害言論自由和資訊自由流通,當局就辯稱出於國家安全理由,有助抵禦網絡襲擊的威脅。
俄羅斯在2010年已聯同敘利亞等國,向聯合國提出在網絡世界劃定主權邊界,但遭到否決,因為有違互聯網的開放精神,俄羅斯沒有放棄。
現正生效的《主權互聯網法》成效如何,有待驗證。
有人質疑技術上是否可行,有報道指新法所需的配套最少到2021年才會準備就緒,而且俄羅斯亦無法在不影響經濟的情況下,脫離世界的互聯網。
有人認為,網絡主權管理的關鍵,在於讓某些訊息自由傳輸,另一些資訊要隔絕,較俄羅斯先行一步的中國「防火長城」,在這方面似乎做得很成功。
跟俄羅斯不同,中國由一開始已對互聯網抱懷疑態度,所以在國內只建立幾個網絡端口,讓國際互聯網輸出和輸入,變相需要管控的網絡邊境不多。
當然「防火長城」非無懈可擊,透過翻牆技術就可破解。
有分析指,越來越多西方國家被迫思考,網絡主權到底意味甚麼,尤其俄羅斯被指干預美國大選之後,英國今年初公布《網絡危害白皮書》,建議立法加強網絡平台的自我監管,限制仇恨犯罪、虛假消息、極端思想和恐襲言論等內容,不採取行動的將被處罰。
有專家指出,無論訊息的邊界由誰劃定,開放式的互聯網已不復存在,互聯網已不是全球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