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國相隔25年,再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背後的意義何在?影響又會有多大呢?
美國財政部每年4月及10月,都會向國會提交主要貿易伙伴宏觀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其中一個主要內容,是審視主要經濟體的匯率政策,有否對美國不公。
匯率操縱有三項準則,包括對美國貿易順差維持至少200億美元、經常帳戶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2以上,及持續單邊的外匯干預。
若果滿足兩項標準,就會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在對上次的報告,中國只是符合對美國貿易順差較大的準則,因而被列入觀察名單。今次中國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美雙方要啟動雙邊談判。美方會要求中國說明低估人民幣值原因,如果一年後中國繼續實施匯率操縱,懲罰程式會啟動。
華府可以禁止中國任何項目,獲取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融資;將中國排除在美國政府採購供應地;呼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強監督,及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署,將操控匯率納入評估貿易協議的考量。
中國上次被美國定為匯率操縱國是1992至1994年,期間五度被列入操縱國。1978年改革開放後,人民幣以掛牌價及調劑價雙軌機制運作,當時人民幣只能在境內使用,外國人就要用外匯兌換券,造成當時外匯市場出現大量黑市交易。
到1994年,中國廢除匯率雙軌制,將官方匯率及外匯調劑價並軌,人民幣匯率從5.8兌一美元,一次性貶值三成三,至8.7兌一美元。
除了中國,在90年代期間,美國兩個主要貿易夥伴台灣和南韓,亦曾多次被美國指操縱匯率。1994年7月之後,就再沒有國家或地區被列入匯率操縱名單。而目前仍在匯率操縱觀察名單的,就包括亞洲的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越南。另外,歐洲就有德國、愛爾蘭及意大利。
不少分析認為,美國此舉明顯是將中美貿易戰升級,未來有機會可以名正言順,限制與中國企業的業務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