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33年前一場核爆,令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方圓30公里變成隔離區,超過12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近月推出的劇集《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將這場慘劇活現眼前,不少細節按倖存者的回憶勾勒,包括是小狗追着旅遊巴的這幕,撤離的人當時被禁止攜帶寵物。
當局承諾有一日他們能重返家園再次相聚,但這一日不曾出現。
當時的蘇聯政府後來派人射殺所有在隔離區的動物,怕牠們會將放射性物質傳開去。不過,不少動物逃過一劫,自此在隔離區流浪,並繁殖下一代。
目前相信有600隻流浪狗生活在隔離區,牠們猶如切爾諾貝爾的「吉祥物」,總在街上歡迎,到隔離區感受核災影響的旅客。
但可愛背後,是殘酷的物競天擇,很多流浪狗營養不良,沒有乾淨食水、沒有固定居所,就算能熬過烏克蘭的寒冬,都未必避得過疾病和被狼獵食,很多小狗都不能活超過四年。
數以千計仍留守在核電廠進行後續工作的工人,變成這些流浪狗的照顧者,但流浪狗數量眾多,工人一度想過殺狗,但無人忍心執行。
2017年,有非牟利組織決定介入,協助人道管理流浪的貓狗,每年都派義工和獸醫到當地工作三星期。
義工搜索隊會深入村落,用食物利誘流浪貓狗現身,再帶牠們到組織的臨時獸醫診所。在診所內,獸醫會為動物檢測輻射、抽血、打防疫針和絕育。
大部分狗隻輻射量很低,透過剪毛和洗澡就可以清走沾在毛髮上的放射性物質,接觸牠們都不會影響到人類健康。
在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和烏克蘭政府協調下,2018年15隻小狗更被送到美國的領養者家中,成為超過30年來,首批可以離開核災隔離區的動物。
至今已有超過40隻小狗結束在隔離區顛沛流離的生活,被美國和加拿大的家庭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