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珠穆朗瑪峰登山季節步入尾聲,攻頂喜悅背後,一幀「大塞車」相片揭示世界之巔潛藏的死亡危機。
今季至少11人魂斷珠峰,為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觸發雪崩以來「最致命」的一年。
教人疑惑的是,當地過去數天天氣尚好、沒有雪崩,何以仍有多人喪命?
大部分死者沿南面尼泊爾路線登山,這並非偶然,加德滿都政府今年破紀錄簽發381張登山證,攀登者一律須由嚮導陪同,加上另有逾百人從西藏起步,粗略估算,珠峰峰頂附近數天內或聚集逾800人。
資深嚮導表示,人山人海的景象不算罕見,視乎情況,等候1.5小時方能攻頂也是等閒事。
以今年為例,登山季節5月中展開,兩次窗口期共六天、較往年短,結果於其中一天數十支隊伍、合共逾200人同時攻頂。
人數多寡與等候時間成正比,對登山人士而說,要在海拔八千米以上,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面三分一的「死亡地帶」待上數小時,無疑是極大挑戰。
尤其伴隨近年日益熾熱的登山熱潮,挑戰珠峰的人士質素越發參差,試過有攀山者連冰爪如何使用也不知曉。
個別登山服務公司為謀利罔顧安全,使用不合規格裝備如漏氣的氧氣樽,種種因素令攀山人士處境更危險。
要疏導人流,專家提出過多項建議,如延長登山窗口期,規定登山者必須符合一定體能要求或效法中國限制攀登人數。第三項措施理論上最能收效,惟爭議性亦是當中最大。
簽發登山證可為尼泊爾帶來至少300萬美元年度收益,為該貧窮國度重要收入來源。為進一步催谷登山產業,當局四年前下調登山費用,被指是加劇珠峰大擠塞元兇。
事實上,今年命喪珠峰的人不少是等候上下山途中,未能及時補給氧氣,衰竭死亡,但尼泊爾當局否認濫發登山證,堅稱死亡人數增加與人潮無關,歸咎天氣欠佳導致大批人集中攻頂。
官方漠視安全,一眾攀山愛好者急於求成,下一個登山季節,死亡是否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