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羅浮宮的主要入口玻璃金字塔,是巴黎的地標之一,30年前由當時已享負盛名的貝聿銘設計興建完成。
玻璃金字塔由603塊菱形玻璃和70塊三角形玻璃拼接而成,陽光經玻璃進入入口大廳的通道。這樣的設計充分反映出貝聿銘一直秉持的理念,就是將建築融合自然,強調光與空間的結合。他曾經說過,「讓光線來做設計」。
出身望族的貝聿銘1917年生於廣州,在香港和上海生活過,當年樓高24層、有遠東第一高樓之稱的上海國際飯店,可說是其建築夢的起點;負笈美國時修讀建築,1955年自立門戶,在1967年落成坐落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是他首個普遍獲認可的項目。
貝聿銘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
他說自己不屬於任何建築流派,而是以建築物所在地區的歷史、人文和地理為設計原點。
1978年落成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採用三角形設計,跟周邊環境和諧一致,是上世紀70年代最成功的建築之一。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稱讚它為公眾生活與藝術之間,強烈聯繫的藝術象徵。
貝聿銘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還有波士頓的約翰甘迺迪總統圖書館、香港的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普利茲克建築獎是建築界最高榮譽,是貝聿銘眾多獎項中最矚目的一個。不過,這位當代著名建築師亦有艱難時候。
1968年,他跟合夥人參與設計波士頓的漢考克大廈,採用了玻璃幕牆,但當時的相關技術未成熟,建成初期曾有玻璃脫落。
被認為是貝聿銘代表作之一的玻璃金字塔,他提交設計方案時飽受羞辱,嫌他的設計過於前衛,跟充滿古典氣息的羅浮宮不搭調,甚至形容其設計很醜,九成巴黎市民都反對。最後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力排眾議,玻璃金字塔得以建成,成為現在遊客口中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