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中美貿易談判持續一年,正當外界以為步入收官階段,「臨門一腳」再生波折。
美國總統特朗普毫無預兆下進一步對中國加徵關稅,不僅危及談判前景,更凸顯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博弈中如何進退失據。分析認為,作風強勢的習近平陷入兩難的原因,在於要在回應特朗普要求,與避免過度讓步之間取得平衡,情況如「走鋼線」。
要平息內部質疑、鞏固政治強人形象,習近平不能輕易妥協,惟若強硬應對,特朗普或以同等力度反擊衝擊中國經濟。
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不時公然指斥中國,也令向來主導外交關係的中國趨於被動。
美國上調對華關稅導火線,據說是中國出爾反爾,撤回多項協議草案承諾。報道指修改協議,其實是習近平的主意,不禁令人質疑北京於特朗普上台逾兩年後,是否仍無法摸清這名美國總統脾性與談判底線。
中美談判從來非易事。九十年代,兩國曾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交鋒。1999年時任總理朱鎔基訪美,與總統克林頓會面,原本以為可帶回好消息,卻事與願違,美國拒絕簽定協議。空手而回的中國要待兩年多後才能「入世」。
說回今次貿易戰,面對美國上調中國貨物關稅,中國並非完全無計可施,但要反擊中國須承受相應代價。
最直接是開徵報復性關稅,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以同等力度上調美國商品關稅稅率,或對至今尚未徵稅的約100億美元貨物徵稅。不過,未列入課稅清單的大多是難以覓得替代貨源的商品如半導體、波音飛機等,擴大徵稅恐會兩敗俱傷。
中國去年也曾透過實施額外檢查、加強檢疫、延遲水果等美國貨物清關,再進一步,官方甚至可禁止對美國輸出部分零部件,代價是信譽受損。
要抵銷關稅影響另一招是讓人民幣貶值,惟風險也是眾多措施中最高,不僅推高進口商品價格,更有可能觸發大規模走資。
除了經濟手段,中國還有「地緣政治」這張牌。中美展開貿易談判前,北韓再次試射短程導彈,雖然未知是巧合抑或刻意,但正好提醒美國要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中國「中間人」角色難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