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黑洞這個概念,最早出現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由於黑洞體積極小、質量極大,極端的引力令所有物質和光都難逃被吞噬,往後科學家都只能推斷黑洞存在以及它呈環狀的形態。
揭開黑洞神秘面紗後,社交網站流傳這位女研究人員表現驚歎的相,她是誰?對研究黑洞有何貢獻?這個女子叫博曼,29歲,六年前加入今次的科研項目,負責研發、分析觀測數據的電腦演算法。那時她還是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生,主修電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對天文物理認識不深,但正因如此,才有雪亮眼睛。
2017年4月,全球八大射電望遠鏡,構建成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巨大虛擬望遠鏡,觀測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位於巨大橢圓星系M87中心的黑洞,產生數以百萬GB的數據,要利用半噸硬碟儲存,再運送到麻省理工大學作中央處理。
博曼的演算法就將數據整合、同步,並過濾影響電波的雜音,之後團隊分成四組,利用三組不同演算法製作影像。
三組演算法,你可以想像是有三盒砌圖,每盒砌圖都是由不同的影像分割而成,一盒是模擬黑洞的相、一盒是其他天體的相、一盒是日常生活拍攝的相。演算法利用這三盒擁有完全不同特質的砌圖,分別按着同一份數據去重組黑洞的外貌,結果得出的相片都是相若,大大增加這張黑洞相片的說服力。
歷史性時刻絕對不止是一個人的功勞,參與計劃的總共有2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台灣的團隊就參與建造和支援計劃中的三座望遠鏡。中國大陸亦有16名學者協助提供觀測數據和後期處理。
正如不少科學家所說,今次成果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世界還是需要更多通力合作,才能解開更一個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