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租樓、租車、租單車、借書等,相信不少香港人都試過。如果傢俬也可以租,你又有沒有興趣嘗試呢?
宜家傢俬將這套「以租代買經濟學」引伸至傢俬。集團在4月初宣布,擴大出租傢俬業務測試計劃,初步試行包括集團所在地瑞典,以及荷蘭、瑞士與波蘭,預期明年將擴大至30個國家。
相信為人父母的亦有同感,嬰兒傢俬不會使用太久。其實早於去年6月,宜家在日本已經推出嬰兒傢俬回購制度,在購買後的一年內「退貨」,消費者可獲指定的百分比退款,形式與租借差不多。
今次擴大租借範圍,宜家管理層說,是要回應年輕消費者對環保及生活質素的訴求,因為以出租方式可以經常更換款式,亦令傢俬多次循環使用。
有評論認為,環顧全球,年青人居住習慣逐漸改變,會因為求學、事業發展等原因,而要經常遷移。有統計指,美國人一生平均搬屋次數多達11次,要經常添置新的傢具並不划算。
而香港、台灣等地亦因樓價高漲,年輕人唯有租屋。剩下的錢要換取較好生活質素的話,透過以租代買的方式來添置或更換傢具,亦似乎會是較佳的選擇。
若從經營者的角度來說,這種循環經濟可以減少使用原材料,工廠的工作時數亦可縮短,達到節省成本的效果。
由賣產品轉型至賣服務的另一例子,是電子公司飛利浦,向荷蘭的史基浦機場提供照明服務解決方案。飛利浦保留照明設備所有權,期間包辦所有保養維修,機場要每月支付固定服務費。簡單來說,機場即是買照明時數,不買燈泡。
飛利浦管理層明言,公司當然希望在合約期間,維修或更換產品次數愈少愈好,所以更有動機,將產品設計得更耐用 。
以租代買其實正是循環經濟的其中一種方式,目的是循環再用、減少天然資源。這種概念當然會獲得「光環」,但我們看到共享單車的例子,起初的環保時尚,到之後使用者不自律或公司經營不善。今日大家可能只聯想起「單車墳場」,循環經濟變成惡性循環。
內地官媒中國青年報社去年底訪問過,近2000名年屆18至35歲的市民,近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對於以租代買的消費模式,首要加強個人信用,按時歸還用品;近四成認為要合理界定租借雙方的權責,維護彼此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