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華航機師罷工事件擾攘多天仍未解決。
罷工焦點落在工會爭取改善疲勞航班問題上,工會要求飛行8小時以上的長程航班要有3名機師,12小時就要派遣4名,待遇跟美國和南韓看齊,優於日本和加拿大。
協商期間,工會進一步提出要將報到等執勤時間納入工時,換言之8小時的「飛航執勤時間」中,要包括有2.5小時的準備和抵埗後作業時間。
根據台灣民航局飛航作業管理規則規定,民用航空運輸業一律派遣最少兩名機師,單計飛航時間的話,兩人飛國際航線連續24小時內不得多於10小時,超時的話就要加人手。
至於3及4人的派遣,飛航時數上限則要視乎機艙有沒有睡眠設備供應而定。如以飛航執勤時間來計算,連續24小時內2人上限為14小時,3人為18小時,4人為24小時。
至於華航目前的政策,是連續24小時內只要白天飛行時間超過8小時,或夜間飛行時間有7小時以上,就有3人派遣,時數上限是16小時,比政府規定的寬鬆。這解釋了為何華航管理層聲稱一直依法辦事。
機師過勞情況令人關注,目前國際民航組織並無訂明限制飛行時數的詳細規則,以歐盟、澳洲、1加拿大和日本為例,機師可連續飛行11至13小時。
香港民航處2010年實施「23小時規則」,由規定的「候命職務」開始至「飛行職務時刻」完結,時數上限為23小時。
華航機師被指每月平均飛行時數為62.2小時,較美國機師的67小時少。
除了疲勞問題,工會還要求改善升遷制度,保障本土機師工作權,撤換破壞勞資關係的不稱職主管,及比照長榮航空保障第十三個月全薪,並納入團體契約,只限工會會員享有,同時承諾不對工會會員施壓或秋後算賬等。
代表談判的桃園機師職業工會理事長李信燕本身是長榮機師,有員工質疑由她出面談判違反公平原則,因華航機師罷工維時越久,長榮等其他公司的航班可以賺得越多。又有人提出機師工會內華航成員只佔華航員工約一成,質疑工會代表性。
有分析指,台灣職業流動性高,勞工權利意識薄弱,民營企業工會不多,集體罷工事件少之又少,但華航情況比較特別。
華航是上市公司亦是台灣最大民航企業,但近半數股權由政府擁有,航發會便是最大單一股東。
有人說員工膽敢發聲不外乎看準華航形同國企,或許要全面釋股才能令企業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