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退出與前蘇聯簽訂的《中程導彈條約》。
《中程導彈條約》是冷戰產物,條約的簽訂不僅化解了美國及蘇聯當年於歐洲部署導彈對峙的緊張局面,同時制約雙方導彈發展,學者警告一旦美國退出條約,或令軍備競賽重臨,觸發嚴峻危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蘇兩大陣營於歐洲土地上演軍事角力,先有蘇聯於東歐部署可攜帶核彈頭的「SS-20」中程彈道導彈,美國則調動射程達1800公里、以高精確度見稱的「潘興-2」中程彈道導彈落戶西德以作回應。
對峙局面持續至1987年,美蘇領袖就核裁軍達成共識,《中程導彈條約》禁止締約國研發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及彈道導彈,美蘇其後合共銷毀約2700枚中短程導彈,對緩和冷戰很重要。
不過條約的制衡作用近年似乎有所削弱,美國政府2014年指摘俄羅斯違規研發及測試一款巡航導彈,時任總統奧巴馬據報一度考慮退出條約,經歐洲盟友游說後才打消念頭。
美國退出核裁軍協定早有先例,喬治布殊政府於2002年單方面宣布不再履行與蘇聯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
學者憂慮隨着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以及《裁減戰略武器新條約》將在2021年屆滿,或觸發新一輪軍備競賽。
有指美國蘊釀退出《中程導彈條約》另一個考量是要應對中國於西太平洋的軍事擴張,報道指華府鷹派官員不滿條約限制美軍導彈發展不能部署新型武器應對中國威脅。
不過有評論質疑條約限制僅適用於陸基導彈,再者美國區內盟友如日本、南韓並非締約國,一旦中國挑起事端,美軍仍有能力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