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連場暴雨將日本多個縣市嚴重摧毀,死傷枕藉,災情可能是始料不及。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與生俱來就是多災多難,地震、海嘯、颱風、暴雨、火山爆發,統統有她的份兒,今次最奪命的是暴雨引發的大規模山泥傾瀉。
日本超過三分之二地方是山脈,山泥傾瀉本身就是潛在危機,日本人防災意識亦絕不低,為何今次傷亡那麼慘重?
其中一個原因離不開氣候變化,近年日本屢屢出現史無前例的超級豪雨,分析指地球暖化令海水溫度升高,原本應該在赤道附近形成的颱風往往向北移,直撲日本。
加上近年梅雨季節受到「負北極振盪」的影響,導致梅雨鋒面移動緩慢,形成滯留鋒面,降雨時間拉長,日本即使有再好的水利系統都難以承受。
另外,經歷2011年東北311大地震和2016年的熊本大地震後,日本很多地方的地質變得脆弱。遇到像今次的豪雨,土壤根本無法吸收龐大水量,最終導致嚴重山泥傾瀉。
廣島縣是今次重災區之一,本身地質亦是問題所在。日本廣泛地區遍布花崗岩,尤其是本州西部,由於花崗岩容易受到風化作用而侵蝕,而且風化速度相當快,因此相關地區更容易因為雨水令地面表層鬆軟,強度降低以致容易崩塌。廣島縣四年前的暴雨亦造成過百人死傷。
日本政府自311大地震後,已強化原有的防災體系,但撇開天生不足,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亦可能間接加劇今次災情。
日本年老一輩大多住在較易受災的鄉郊地方,即使當局事前已緊急呼籲疏散,但對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想走亦非易事。
基於日本的多災多難,有瑞士的保險機構曾將東京、神戶和名古屋,列為十大危險城市之列。
以防洪計,東京其實已算安全系統極高,因為在首都圈幾十米的地底,建設了被稱為「地下神殿」巨型排水系統,但日本面對的自然災害又豈止「水禍」,加強防災的同時,日本人必須繼續與災難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