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英美科學家成功改良一種天然酵素,可以幾日內就開始分解能夠在環境中殘存數百年的塑膠廢料,若能廣泛應用,可望顛覆現時的塑膠回收技術。
想潛水欣賞海洋生態,豈料遭塑膠垃圾包圍,如何處理花數百年也難以自然分解的塑膠垃圾,這門課題終於有突破發展。
早在兩年前,科學家在日本大阪堺市一個膠樽回收場,發現一種細菌能分解常用來製造用完即棄膠樽的塑膠PET,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稱之為「大阪堺菌」,為了進一步了解它們「吃膠」的情況。
英國樸次茅斯夫大學學生聯同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着手研究這種菌,其中一種酵素(PETase)的結構和如何運作,利用超強X光製造酵素的3D模型。
意外發現,若花點工夫加入胺基酸,改良其分子結構,這種變異酵素就可大大提升大阪堺菌的「吃膠」速度,在數日內就開始分解塑膠,研究結果周一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
現時廢棄塑膠在回收過程中,往往因為保留不了塑膠的特性,而只能製成衣服物料、地毯等產品最終流回堆填區,但利用大阪堺菌及酵素不但天然無害,更重要是PET可被分解回原來的組成構件,繼而重新製成塑膠,最終減少使用石油。
科學家下一步是研究如何用酵素分解其他種類塑膠,以及如何低成本地大量生產這種酵素,以達致工業應用規模,相信還要花上數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