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以免費或減費乘車對抗空氣污染在歐洲多個城市都曾推行,例如法國巴黎、意大利米蘭、西班牙馬德里、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但都是短期措施。
亞洲方面,台灣高雄因應冬天空氣污染嚴重,去年12月開始,連續三個月讓民眾免費乘坐捷運、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鼓勵民眾減少駕車。
費用由空氣污染基金撥款2億新台幣支付,這是台灣首次用交通手段對抗空氣污染。高雄市政府預計,可減少逾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鄰近的台南市則認為,措施花費過大,不考慮跟隨。台南環保局表示,高雄每年獲中央補助4億新台幣空氣污染費,但台南每年只有7000萬補助,實施免費交通有困難。
南韓首爾在上個月有多天因霧霾嚴重實施緊急措施,公共交通在上下班繁忙時段免費,並關閉360個停車場,希望減少路上的私家車,但引起不少爭議。
政府每天要補貼免費乘車措施大約470萬美元,換來交通流量只是減少大約2%,減少污染成效不大。有聲音批評首爾市長朴元淳胡亂花納稅人的錢,拉攏民心只為6月競逐連任鋪路。
有研究顯示,免費乘車對改變駕駛習慣在細小城鎮或社區才有成效,例如居民不足5萬的法國小鎮沙托魯,2002年實施免費乘車,一年暴增八成使用量。
但在有百萬,甚至千萬人口的大都會,很多人習慣自駕代步,很難說服他們為了區區數元犧牲方便。好像在高雄,也有不少民眾認為即使公車免費,也不及自己駕駛摩托車方便。
有學者指出,免費措施更可能「誤中副車」,吸引了貪便宜的民眾,本來可以走路卻轉為坐車,而不是吸引車主「棄駕」,結果枉費金錢卻無助改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