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國水下無人探測器在南海國際水域,遭中國軍方扣留。被扣留的滑翔式水下無人探測器,用作收集海水溫度、鹽度、能見度等海洋數據,價值約15萬美元。
美軍海洋探測船「鮑迪奇號」於上周四,在菲律賓蘇碧灣西北面約50浬水域,準備收回兩部探測器時,中國救撈船派小艇,取走其中一部。
美國海軍指「鮑迪奇號」只是勘測海洋地理,用作製作地圖。不過,所收集的海洋數據,也可作軍事用途。「鮑迪奇號」有「海上情報吸塵器」之稱,中國軍網更直指它是間諜船,長期在南海蒐集中國軍艦情報。
有評論形容,今次是2001年中美軍機在海南島附近上空相撞以來,中美軍方近年最嚴重的紛爭。事件也反映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海水下,各國之間的「明爭暗鬥」。
中國近年加強海軍實力,發展有能力攜帶核彈至太平洋的戰略潛艇艦隊。美國則相應加強監察中國潛艇的活動,可以長時間留在水下,靜靜地進行監察活動的水下無人探測器,正是監察網絡的重要一員。
多個國家均致力研發監測距離更遠、逗留時間更長、更精密先進的水下探測器。而中國科學院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上月在深圳高交會正式亮相。
「海翼號」下潛深度達5751米,有力打破美軍目前使用的水下探測器6000米的紀錄。「海翼號」可以針對性搭載各種探測傳感器,滿足不同科研需求,並具有良好航向控制能力,可以全天候連續超過一個月工作,航程超過一千公里。
有報道指,中國海軍對「海翼號」大感興趣。因為即使只是裝上簡單傳感器,量度不同深度海水的溫度及鹽度,對軍方也是重要情報,能夠預測海流,協助潛艇避開危險水域。
隨着技術改良,「海翼號」甚至可以裝上武器,摧毀軍事目標。聯同攜帶「海翼號」考察的母船「探索一號」、能夠深潛萬米的「海斗號」水下機械人、7000米級深淵着陸器「天涯號」和「海角號」,還有天津大學研發的「海燕號」水下滑翔機,組成中國急速發展中的海洋探測團隊。
在這個研究領域中,美國長期處於領先位置,又禁止出口水下滑翔機技術至中國。今次扣留美軍的水下探測器,有機會讓中方了解,美方在這方面的發展。
有學者指出,中國今次可能是藉機向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施下馬威。每次白宮易主,也有類似事件發生。2001及2009年喬治布殊及奧巴馬上任不久,美軍的海洋探測船亦曾與中國艦艇近距離「相遇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