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今日是11月11日,雙十一亦是一年一度的中國網絡消費大節日,各大電子商貿公司各出奇謀吸金。
阿里巴巴於七年前的光棍節推出首個雙十一消費節日,第一年銷售額只有5200萬元人民幣,直至去年銷售已增至571億人民幣,今年更不用12小時銷售已經破紀錄。究竟是什麼原因吸引到如此龐大的消費力?
首先各大電商平台會在促銷期間推出不同類型的紅包,有回贈、有購物即減優惠等等,涉及成本數以億計。
至於賣家方面,既提供本地免費送貨服務,又付運到海外,運費亦有折。
而最直接的當然是減價,不少商家以秒殺或五折開售等促銷字眼作招徠,好像通用汽車就以半價促銷旗下品牌汽車,30萬元的車款不用15萬有交易 ,不過只是首100部有優惠,而且交易條款都頗嚴苛,買家先預繳訂金,促銷結束後要即時繳付餘額,若果買家一方出問題,亦不能要求退款等等。
至於各類產品中,哪一類折扣最多呢?大家可以留意電子產品,因為雙十一前,兩大電商蘇寧及京東已表明會繼續打價格戰。
各地網民瘋狂網上搶購的背後原因,很多時都是因為平價,但究竟雙十一銷售的貨品又是否真的價廉物美呢?有媒體從月初開始,追蹤淘寶及天貓網站的服裝及食品等125種貨品價格變化,發現有逾五成的貨品售價真的有所下調,但不跌反升的都有2%的貨品。一件羽絨衫售價竟然貴了400多元,賣家就解釋指出貨品其實是有所不同,只是相片沒有更新而已。
其實早在幾年前,已有不少專家指出價格戰只是噱頭,不少網購平台都出現優惠產品先提價再降價,實際售價不降反升的情況,又有平台將特惠貨品偷偷下架,引起不少批評。因此在今年雙十一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已約談多間電商企業,要求遵守網絡銷售規定,保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