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中國的土司遺址及南韓的百濟遺迹地區,獲選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備受爭議的明治產業革命遺產申遺,則押後到今天才審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德國波恩召開會議,湖南、湖北及貴州三省聯合申請的土司遺址,獲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8個入選世遺項目。
土司遺址位於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貴州播州海龍屯。 世界遺產委員會理事會認為,土司遺址展現中國古代中央政權與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傳承,和國家認同方面的人類價值觀交流。
土司制度始於宋朝,元、明兩朝亦有沿用,到清朝結束,時間長達八百年。申遺三省遺址保存曾作為土司行政,和生活中心的土司城寨,官署建築以及軍事防禦設施,極具考古價值。
南韓的百濟歷史遺迹地區,亦在今次會議中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南韓的世界遺產增至十二處。百濟歷史遺迹由忠清南道公州市的公山城和宋山里古坟群、扶余郡官北里遺迹、陵山里古墳群、定林寺等八處歷史遺迹組成。
百濟王朝是南韓三國時代,其中一個國家在公元四世紀達到鼎盛時期,與新羅及高句麗鼎足而立,但後被新羅聯同中國的唐朝征服,建立統一新羅王朝。
備受爭的日本明治產業革命遺產,委員會原定在星期六審議申請,但由於受到南韓強烈反對,大會決定將項目押後到星期日審議。明治產業革命遺產,以江戶幕府末期至明治時期的重工業設施為中心。它是由包括長崎、岩手、和靜岡等八個縣,合共23個設施組成。
日本政府指,設施是西洋技術與日本文化融合,在不同時期展示日本急速轉型,成為工業國家的過程。不過,南韓提出反對,指有關設施曾是朝鮮人被強徵勞動的地方。如果獲批列入名錄,是違反世界遺產保護人類普世價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