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中國盜墓者與反盜墓方式

【新聞智庫】中國盜墓者與反盜墓方式

【now新聞台】內地破獲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盜墓案,檢獲逾千件文物,估值超過五億元人民幣,175名涉案疑犯落網。

盜墓是指個人或團體以非法方式進入陵墓,盜取物品或者掘出屍體等行為,被形容為世上其中一個最古老的行業。

古往今來,不論中外都可以找到盜墓者的蹤迹。由於中國儒家重厚葬,古人墓中的珍貴陪葬品,往往成為盜墓者的目標 。

盜墓者中有所謂的官盜,即是由掌權者領導,如漢末的董卓和曹操,他們出動大批官兵,明目張膽掘墓開棺。其餘是分布各地的民間團伙,多趁夜晚出動,乘人不覺,偷偷挖寶。有少數人盜墓不是為了財寶,而是為了洩憤和報復。《左傳》就有伍子胥,挖楚平王墓鞭屍的記載,相傳項羽滅秦後,亦對秦始皇陵的兵馬俑進行大肆破壞。

為防盜墓,反盜墓的方式亦層出不窮,如秦始皇陵,多年來不少盜墓者都向它打過主意,但多數人都逃不過墓室內預先設下的機關,被機弩飛箭等暗器所傷,甚至賠上性命。另外,亦有人故意布置疑塚,以假墓穴迷惑盜墓者,最著名的是三國的曹操,據講他設置的疑塚多達72處。

今次被盜掘的是有五千多年歷史的紅山文化遺址。紅山文化是指新石器時代晚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南部和遼寧省西部一帶的農耕文化,由於最先被發現的地點位處內蒙古紅山附近,因此被稱為紅山文化。

牛河梁遺址是紅山文化晚期,其中一個遺址群位於遼寧省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佔地約五十平方公里,是目前為止中國境內最早期,以廟宇為中心的祭祀和墓地遺址群。

國務院在1988年將牛河梁遺址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範圍包括女神廟、廣場平台、大型祭壇和積石塚群址,其布局被指與北京的天壇、太廟和十三陵相似,珍貴文物包括女神頭像、玉佩飾、石飾和供祭祀用的陶器等。

遼寧省文化廳和朝陽市政府不久前才簽訂共建紅山文化博物館項目框架協議書,建造中國最大紅山文化展覽館,以至考古研究基地,暫時未知盜墓事件會否對項目構成影響。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