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雲南地震帶

【新聞智庫】雲南地震帶

【now新聞台】雲南再次發生地震,災情慘重。地震發生在魯甸縣,強度6.5級,是雲南省14年來最強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只有12公里,加上災區人口密集,房屋又多以磚混和土木結構,抗震能力差,所以造成嚴重破壞。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表示,今次地震發生在昭通斷裂帶附近。這個斷裂帶過往無發生過六級以上地震,但近年昭通地區就發生多次五級左右的中等地震。2012年9月7日,彝良縣附近接連發生兩次分別為5.6及5.7級地震,造成八十多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三十多億人民幣。

昭通斷裂帶是縱貫雲南的小江斷裂帶分支,這條斷裂帶南北延綿數百公里,經常有突發性強震。

近數十年,雲南發生過多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其中最慘重的是1970年1月通海縣7.7級地震,超過一萬五千人死亡。當時正值文革敏感時期,資訊封閉,因此這場驚世大地震的災情被封鎖三十多年。

1974年5月,大關縣7.1級地震,造成一千四百多人死亡。1988年11月,瀾滄、耿馬縣7.6級地震,七百多人死亡。1996年2月麗江七級地震,三百多人死亡。2000年1月,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發生6.5級地震,造成七人死亡。

有專家表示,今次魯甸地震除了要小心餘震帶來更大破壞,更要關注地震對西南地區,尤其是雲南會有甚麼影響。

專家分析,雲南地區過往一百年經歷四個地震活躍時段,每次大約持續十年,相隔十五年。每一個活躍時段以6.8級以上地震劃分,即每一個時段都有可能發生七級、甚至八級大地震。

麗江地震後,雲南已經有18年無發生七級以上地震,這次強震很可能意味雲南進入一個新的強震活躍時段。

專家又預期,地震活動主體地區很有可能是在雲南東北部,有關方面應提高防震意識,例如加強預報機制、房屋的抗震能力及地震演習等,防患於未然。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