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內地現時的戶籍制度源於1958年實施的戶口登記條例。當時中央在農村雷厲推行人民公社改革,引起部分人恐慌,加上部分地區出現飢荒,大量農民湧到城市。
國務院為了遏止盲流,將城鄉居民分為農業和非農業戶口,而教育、醫療、住屋、就業等福利均和戶籍捆綁。
在改革開放後,到城市工作的農民,大部分只可以取得暫住證,享受不到城市戶籍居民的福利,變相成為二等公民。例如較早前的全國高考,不少住在城市的農民工學生,便要千里迢迢返回鄉下考試。但由於戶籍改革涉及城市居民的利益,以及城市福利制度的承受能力,改革困難重重。
內地傳媒今次報道戶籍改革時,特別提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三年前一篇關於農村市場化研究的博士論文,當時他是福建省長。習近平在文中強調,取消城鄉戶籍制度雖然存在很多爭議,但亦是歷史必然趨勢,政府應該勇敢面對這個現實。他又提出改革路線圖要循序漸進。
其實,習近平上台後,內地傳媒時常會拿出習近平的舊作,壯大輿論聲勢。例如較早前中央提倡幹部要實幹,生活檢點,便找回習近平以前擔任浙江書記時寫的專欄文章,以及1998年發表的《憶大山》。
至於戶籍制度,習近平擔任福建省長時,福建在戶籍改革的進度,其實較上海和廣東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