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新加坡在新冠疫情打擊下,預料今年陷入有紀錄以來,最差的經濟衰退。就在這個時候,總理李顯龍宣布提前大選。
他的如意算盤,是規避風險的新加坡人在經濟危機面前,會避免押注在未證實能力的反對派上,而是投票予他所屬的人民行動黨— 一個令新加坡由小貿易港,躍升成全球其中一個最富有國家的政黨。
人民行動黨自1965年,新加坡獨立以來未失過執政權,在大選最差表現的一次,得票率都達到六成,保着三分二議席,達到通過修憲門檻。
它的成功,除了因為新加坡人對人民行動黨的慣性信任外,分析認為亦與選舉制度有關。
新加坡的選舉制度,師承前殖民宗主國英國,每個選區由得票領先者當選,但特別之處是設有多個集選區,政黨要派四至五人,組成一張候選名單,其中一人必須是少數族裔,以保障國會內種族多元。
單選區和集選區的劃分,幾乎每次選舉都不同,由政府委任,並直接向總理負責的選舉部門在投票前幾個月公布。
他們說,重新劃區是要反映人口增長和變化,但過程不透明,反對派一直質疑人民行動黨,利用有關操作令自己得益。
例如上屆大選,代表反對黨陣線的工人黨,在鳳山等三個單選區表現不俗,但今次選舉這三個單選區,就被納入集選區。
出選集選區對反對黨較輸蝕,一來在新加坡參選出名貴,每名候選人要支付選舉按金高達13500新加坡元,相當於7.5萬多港元,換言之一張五人集選區名單,盛惠超過37萬港元,而拉票期又僅得九日,如此巨大的金錢代價,對資源和知名度有限的反對黨來說,是一大難題。
去年十月生效的《假新聞法》,亦限制了反對派在疫情下,轉到網上進行拉票工作。法例賦予政府權力,要求網絡商更正、移除或標註不實陳述的訊息。
據統計,截至七月一日,政府已行使有關法例55次,主要針對反對政府的獨立網媒、反對黨成員或社運分子。
不過反對派多年來都是碎片化,今次參選的反對黨多達11個,雖然已作出協調,令全部93個議席都有競爭,但部分選區仍有三黨對壘情況,形同將議席送予執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