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有一千五百年歷史,是當地著名地標,先後曾作東正教教堂、羅馬天主教教堂,及伊斯蘭清真寺。
在希臘語中,索菲亞有「智慧」的意思,神聖智慧亦代表聖子耶穌。教堂原本建於四世紀,但毀於暴亂和大火,532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重建,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終以不足六年時間竣工。在之後的900年,聖索菲亞大教堂既是牧首座堂、是東正教地位最高的教堂,亦是拜占庭帝國的政治和藝術中心,以及皇家典禮,如加冕禮的舉行場地。
教堂由古希臘建築師主理,被指徹底改變拜占庭建築歷史,招牌巨型圓頂高55米,直徑逾31米,宏偉度僅次於羅馬的萬神殿。教堂內有40扇圓拱結構大窗,在日光下製造出奇幻的折射效果,使圓頂看起來有如懸浮一樣。教堂用了107根石柱作支撐,內有多幅用大理石鑲成,極盡華麗的馬賽克鑲嵌畫。
其中帝國大門上的「耶穌賜福」,位居中央的耶穌手執的書卷,上面有用希臘文寫上的福音「和平與你同在 我是世界的光」,兩旁有聖母和天使長加百列,腳邊跪拜的就是拜占庭皇帝,被視為代表「神授君權」之意。
1453年,鄂圖曼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把教堂變成清真寺,用水泥覆蓋壁上聖像,並加上伊斯蘭教圖繪。另外,宣禮塔和壁龕等,亦是在那個時候加建,之後繼位的蘇丹在復修建築時,又加建了伊斯蘭學校、施食處、圖書館和洗禮用的噴泉,構建出伊斯蘭建築群。
土耳其立國後,1935年改成博物館,被指具有團結基督徒和穆斯林的象徵意義。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作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