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俄羅斯等產油國達成歷來最大規模的減產協議,同意在五月至六月每天減產近一千萬桶原油,相當於全球供應量近一成,以穩定全球石油市場。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下,多國經濟活動停頓,令燃油需求大減,加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早前爆發石油價格戰,國際油價近期曾跌至十八年低位。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等多個產油國舉行視像會議,經過四天談判後,周日達成減產協議,以穩定油價。與會的23個產油國同意五月至六月,每天減產970萬桶原油,相當於全球供應量近一成。
沙特阿拉伯能源部長表示,沙特、阿聯酋和科威特三國因應四月出口量較高,將加大減產幅度,預料協議的實際減產量會達到每天1250萬桶。
至於日前反對被分配每天要減產40萬桶的墨西哥,在特朗普政府出手斡旋、提出增加美國減產量協助彌補不足後,最終以每天減產10萬桶跟與會各國達成共識。
協議又訂明由七月底起,縮減減產規模至800萬桶直至今年年底,明年會進一步下降。減產措施會維持至2022年4月。
油組秘書長巴爾金多表示,今次減產協議是歷來最大規模,持續時間也是最長,具有歷史性意義。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信,協議有助美國保住數以十萬計的能源業職位,又感謝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沙特國王薩勒曼推動達成協議。克里姆林宮則表示,總統普京與特朗普及薩勒曼通過電話,三人都認同減產有助穩定油價和確保全球經濟的可持續性。
不過,有不少分析質疑協議的成效,指雖然能暫時紓緩一些中東和非洲經濟體及全球石油企業因為油價暴跌面臨的壓力,但多國自願減產的實際減幅遠遠不及分析估算四、五月平均每天1900萬桶的需求跌幅,也沒機制確保各國履行承諾,預期國際油價在可預見的將來會維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