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科技進步以及各國對外開放造就旅遊業蓬勃發展,一場疫症卻令世界見證到全球各國拉近距離的「副作用」,病毒急速擴散,除南、北極外,無一大洲能夠幸免。
多國封城和停課停工以遏制疫情,工廠與企業被迫關閉數日、數星期甚至數個月,全球大部分供應鏈都遇阻滯,泛起的漣漪會否令全球化倒退呢?
南韓大邱市是疫情重災區,全國逾半個案都來自這裏,大概很少人會想到大邱淪陷會影響到智能手機的供應。
南韓的三星和LG是全球最大OLED屏幕供應商,去年第四季,兩間企業合共生產全球超過九成四的智能電話OLED屏幕。蘋果、華為以至三星和LG自己的高端智能電話系列都完全倚賴兩間公司的出品。
他們將有關屏幕的生產工廠集中在距離大邱20分鐘車程的龜尾工業園,病毒在大邱失控傳播時,不少工人都趕往龜尾「避難」。
疫情令在龜尾的三星和LG工廠暫停運作,這些工廠原本一星期七日24小時全面運行,以三星為例,一個月生產逾40萬塊OLED屏幕面板,總量足夠供應1.1億部手機。停工一周,意味逾二千萬部電話要延遲組裝。分析員預期三月OLED屏幕等零件的需求會超越供應平均百分之30。
有人說病毒暴露出全球化的問題,各國按自己的比較優勢,專注生產供應鏈上某部分的貨物與服務,再透過貿易令彼此得到最大效率和利潤,但就造成高度互相倚賴。當病毒等意外來襲時,沒有一個國家和企業能獨善其身,供應鏈一小部分受干擾就牽連甚廣;但有美國學者認為,這不代表全球化模式失敗,而是全球化在大部分工廠奉行即時生產原則下,運行得特別脆弱。
即時生產原則下,庫存盡量減少,以降低閒置資源衍生的成本。工廠生產與需求剛剛好的份量,這令多國和企業在突如其來的危機面前,沒有足夠物資儲備緩衝,令供應鏈中斷。
有供應鏈顧問認為,病毒今次造成全球供應鏈大停頓,相信會令企業由過往在設計供應鏈時,只着重成本變成同時考慮面對風險時的競爭力,可能會着力將零件來源在地區分散,而不是集中一、兩個國家。
全球化相信不會倒退,只是翻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