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你隻青蛙去哪兒了?」不少人近日聊天都離不開這隻「旅行青蛙」。
這款日本公司開發的手機遊戲推出兩個多月,火速爆紅,全球下載量已逾一千萬次。令人莫名其妙的是,一千萬下載量當中95%來自中國市場,日本本土就只佔2%。
遊戲暫時只得日文版,玩法不新穎,互動性又低,為何特別吸引中國青年?有分析認為,跟中國時下年輕人心態和文化有關。
「旅行青蛙」玩法是青蛙在石屋獨自生活,會隨心意「執包袱」去旅行。去哪裏?去多久?玩家都控制不了。可做的只有透過按時收集、或用錢購買幸運草,換購糧食和日用品予青蛙,其餘就是「等」。
等青蛙不知何時回來,等青蛙偶爾寄來的照片或手信。有人指,這個遊戲的本質就是「孤獨」,就是中國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低慾望、佛系、喪文化,即是一個人生活看似悠然自得,但又帶點孤獨的生活投射。
這種青年亞文化正是源於日本,即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所指的「低慾望一代」。後生一輩沒物慾、沒野心、不結婚生子、不想承擔,認為一個人過着無慾無求的日子就是一種「小確幸」。
分析認為,中國跟日本問題同出一轍,都是經濟高速發展後轉型所產生的陣痛。
年輕人面對高樓價、難以跨越的階層流動、複雜的人際關係、預期經濟增長放緩和人口老化衍生的負擔,越來越多人寧可追求「一個人的快樂」。
一隻獨來獨往、悠然自得的虛擬「青蛙」,可能是年輕人,特別是離鄉別井到大城市打拼的一群,暫時的精神慰藉和共鳴。
簡單一個遊戲,像是揭露深層次問題;但亦有人認為,只是純粹一窩蜂心態,人玩我玩的跟風結果。
有人更笑指,當年江澤民怒斥香港記者後而在網絡盛行的「膜蛤文化」都可能是一股助力,遊戲玩家不少都是「蛤絲」。「膜蛤」有膜拜蛤蟆之意,網民覺得江澤民貌似蛤蟆,會惡搞「蛤蟆表情包」,但並非全屬惡意,有年輕網民是喜歡江澤民的風格。
遊戲火紅的真正原因可能沒有確實答案,但遊戲開發公司就肯定賺個滿堂紅。
根據市場數據分析,自推出兩個多月以來,中國用戶在這款戲遊的總花費已超過200萬美元,是日本方面的20倍。山寨版、掛勾產品等等亦趁勢分一杯羮。